《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规划(2016—2020年)》-产业政策-专业情报站-七星资讯-北斗智库环保管家

官方微信公众号

轻松扫一扫 环保更简单

个人中心

网站客服

扫码咨询 方便快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七星资讯 » 专业情报站 » 产业政策 » 正文

《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规划(2016—2020年)》

  来源:农业部发展计划司 | 发布时间:2017-01-18

 
  六、环境影响分析
 
  (一)影响分析
 
  规划的建设项目属于环境公益性,工程建设目标是控制重点区域耕地和草原退化态势,防控外来入侵生物蔓延,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渔业物种资源,保护和修复农业湿地。所采取的工程技术和工程措施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规划实施将切实加强我国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应对措施
 
  规划项目实施特别是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对空气、水和土壤等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可通过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全程环境监理等保障措施,减少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在工程项目建成后,可能会发生畜禽粪污和农村垃圾转运遗撒、恶臭气体和污染物违规排放等环境问题,可采取委托专业公司运营、加强管理等措施,保障工程正常运行,最大限度降低负面影响。
 
  七、效益分析

  (一)经济社会效益
 
  规划实施可进一步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提升粮食、牧草生产能力,保护、丰富渔业物种资源,促进生产生态协调发展,为农、牧、渔业生产带来一定经济效益。项目实施还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生态效益
 
  规划实施可有效缓解重点区域耕地和草原退化态势,有效控制外来入侵生物蔓延,全面扭转水生生物资源衰退和濒危物种数目增加的趋势,丰富各类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有效控制典型流域农田氮磷流失、畜禽养殖污染、农村生活污染等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改善土壤和水体环境质量。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把加快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列入议事日程,立足职责,主动沟通协调,形成推进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强大合力。部分建设工程要实行“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省原则,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加大工作力度,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修复治理。
 
  (二)强化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尽快完善耕地质量保护、草原资源保护、农业野生植物及渔业物种资源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探索建立农业资源台帐制度。制修订相关标准和规范,加大对破坏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加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发制度保障。
 
  (三)加大资金投入
 
  推动构建多元化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投入机制,充分发挥现有基本建设投资渠道,切实发挥财政资金保障作用,通过政策引导,以奖代补、购买服务等形式,培育专业化企业和组织,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充分调动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专业化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

  (四)强化项目监管
 
  建立专家委员会指导制度,分类指导各类项目实施。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建立起职责明确、制度规范、源头管控、全程监管、绩效跟踪、责任可究的项目监管机制。动态掌握建设进度、资金执行及建设质量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
 
  (五)营造发展氛围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及时发布信息,提高社会各界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关注度,营造支持建设的良好氛围。加强舆论监督,广泛动员社会公众、非政府组织参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监督。

关键词: 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规划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