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8|关于气候变化,你知道多少?-环保攻略-资讯-北斗智库环保管家

官方微信公众号

轻松扫一扫 环保更简单

个人中心

网站客服

扫码咨询 方便快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展台 » 环保攻略 » 正文

COP28|关于气候变化,你知道多少?

  来源:上海市市民低碳行动 | 发布时间:2023-12-13

 
全球气候已进入紧急状态
 
  迪拜时间11月30日,世界气象组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开幕当天发布暂定版《2023全球气候状况报告》,并宣布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
 
  截至今年10月底的数据显示,2023年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的基线高出约1.4摄氏度。世界气象组织警告说,今年早些时候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会在明年让高温天气加剧。
 
  报告显示,温室气体水平创历史新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已比工业化前时代高出50%。海平面上升创历史新高,而且还在加速上升。由于海洋持续变暖以及冰川和冰盖融化,2013年至2022年海平面上升速度是卫星记录的第一个十年的两倍多。海洋表面温度达到历史新高,南极洲的海冰水平降至历史新低,北美洲和欧洲的冰川再次遭遇极端融化季节。
 
(来源:央视新闻)
 
  上述报告所述的气候危机已迫在眉睫,气候变化对人类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气候问题也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全球国家共同参与、共同协作、共同应对的问题。本文将从大众科普的角度,带领大家了解气候传播的科普知识、环境危机以及气候减排的紧迫性,以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
 
  什么是气候传播?
 
  所谓“气候传播”,指的是将气候变化信息及其相关科学知识为社会与公众所理解和掌握,并通过公众态度与行为的改变,以寻求气候变化问题解决为目标的社会传播活动。简言之,气候传播是一种有关气候变化信息与知识的社会传播活动,它以寻求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为行动目标。(来源: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核心成员、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王彬彬)
 
  什么是气候变化?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定义,气候变化包括两个因素:自然内部过程和外部驱动力。
 
  自然内部过程包括太阳周期的调节、火山喷发以及大气、海洋、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持续人为变化。而“人为”或“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则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已经在全球各地影响了许多极端天气和气候现象。这些人为活动包括:燃烧化石燃料、森林砍伐、土地利用和变化、牲畜管理、施肥、废物管理以及工业进程等。
 
  根据IPCC的第六次评估报告,人类活动,主要是通过温室气体排放,无疑导致了全球变暖。2011-2020年10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估计比1850-1900年工业化前的基线高1.1°C,而2023年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的基线高出约1.4摄氏度。
 
  人为引起的气候变化导致大气、海洋、冰冻圈和生物圈发生广泛而迅速的变化,影响全球各个地区的许多极端天气和气候,并对自然和人类造成广泛的不利影响和相关损失和损害。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在各个地区、国家之间以及个体之间存在不均等的长期的和持续的结果,这些结果源于不可持续的能源使用、土地利用和变化、生活方式以及跨区域、国家和个体之间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只有通过深刻、迅速和持续的温室气体排放削减,我们才能限制温度上升,并避免气候变化的最严重影响。
 
 
  气候变化带来了哪些影响?
  粮食安全问题
 
       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升高、降水不规律和极端天气事件增多,这些因素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负面影响。高温和干旱条件可能导致作物减产或歉收,而洪涝灾害则可能破坏农田和作物。此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引发病虫害的爆发,进一步威胁粮食供应。
 
      水资源安全问题
 
  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水循环模式发生变化,降雨分布不均,干旱和水资源短缺问题加剧。一些地区可能面临长期干旱,水源枯竭,而其他地区则可能遭受频繁的洪涝灾害。这对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等方面都带来了挑战,可能导致水资源紧张和冲突。
 
     生态安全问题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产生了严重影响。温度升高和降水变化可能导致生态系统中的物种迁移、栖息地丧失和生物灭绝。海洋酸化加剧了珊瑚礁的白化现象,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此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引发森林火灾、草原退化和湿地消失等环境问题,进一步破坏生态平衡。
 
  人类健康问题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高温天气可能导致中暑、热衰竭和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增加。气候变化还可能增加空气污染和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因为气温升高和湿度变化会影响病原体的生存和传播途径。此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如粮食短缺和营养不良。
 
气候变化带来哪些环境危机?
 
  1.多项气候记录被打破
 
  温室气体
 
  2022年,三种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浓度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特定地点的实时数据显示,2023年,这三种温室气体的浓度在继续上升。
 
  全球问题
 
  截至10月,2023年全球近表面平均温度比1850-1900年平均水平高出约1.40℃(±0.12℃)。根据截至10月的数据,几乎可以肯定,2023年将是174年观测记录中最热的一年,超过之前两个最暖的年份,即2016年(比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1.29℃)和2020年(比上述平均值高出1.27℃)。
 
  海面温度
 
  从北半球春季末开始,全球平均海面温度达到了一年中观测到的最高纪录。从4月到9月(有数据的最近月份),所有月份的温度都创下了历史新高,7月、8月和9月的温度记录都被大幅刷新(约0.21-0.27℃)。北大西洋东部、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以及南大洋的大片海域都异常温暖,并出现了大范围的海洋热浪。
 
  海洋热含量
 
  海洋热含量在2022年达到最高水平,这是65年观测记录中可获得的最新整年数据。预计增温将持续,这种变化在百年到千年的时间尺度上都是不可逆转的。所有数据集都一致表明,海洋增温率在过去二十年中增长尤其显著。
 
  海平面上升
 
  2023年,全球平均海平面达到了1993年有卫星记录以来的最高纪录,说明海洋在持续变暖,冰川和冰盖在融化。过去十年(2013-2022年)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速度是卫星记录头十年(1993-2002年)海平面上升速度的两倍多。
 
  冰冻圈
 
  南极海冰范围在2月份达到了1979年卫星时代至今的绝对最低纪录。从6月份开始,海冰范围也创下了全年的新低。9月份的年度最大范围为1696万平方公里,比1991-2020年的平均值约减少了150万平方公里,比1986年以来前一个最低最大范围纪录低100万平方公里。
 
  北极海冰范围仍远低于正常水平,年度最大和最小海冰范围分别为有记录以来的第五和第六低值。北美西部和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冰川经历了一个极端的融化季节。在瑞士,冰川在过去两年中损失了大约10%的剩余体积。
 
  2.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频发
 
  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对所有适居大陆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事件包括严重的洪水、热带气旋、极端高温和干旱以及相关的野火。
 
  2月、3月期间的热带气旋“弗雷迪”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热带气旋之一,对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和马拉维造成了重大影响。5月份的热带气旋“穆查”是孟加拉湾观测到的最强气旋之一。
 
  极端高温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南欧和北非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尤其是在7月下半月,那里出现了严重的持续高温天气。意大利的温度达到了48.2℃,突尼斯突尼斯市、摩洛哥阿加迪尔和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创了高温记录,分别达到了49.0℃、50.4℃和49.2℃。
 
  加拿大的野火季远远超出了以往记录。截至10月15日,全国总过火面积达1850万公顷,是十年平均水平(2013-2022年)的六倍多。大火还造成了严重的烟雾污染,尤其是在加拿大东部和美国东北部人口稠密地区。今年最致命的一场野火发生在夏威夷,据报道至少有99人死亡,这是美国100多年来最致命的野火。
 
  气候减排,迫在眉睫
 
  1.全球低碳转型
 
  在2023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举行气候变化大会之前发布的《2023年排放差距报告:破纪录——气温再创新高,但世界(再度)减排未果》发现,我们需要推进全球低碳转型,将2030年的预计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8%,才能走上升温2°C的道路,或者减排42%走上升温1.5°C的道路。
 
  (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给出的《2023年排放差距报告》呼吁所有国家推进整个经济体系的低碳发展转型,并重点关注能源转型。在整个生产周期中开采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加上规划的煤矿和油田,其排放量会达到将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所需碳预算的3.5倍以上,几乎等同于将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所需的全部碳预算。
 
  拥有更大能力和排放责任的国家——特别是G20中的高收入、高排放国家——将需要采取更具雄心、更为迅速的行动,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由于中低收入国家已经占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三分之二以上,以低排放增长来满足发展需求是这些国家的当务之急,例如调整能源需求模式、优先发展清洁能源供应链。
 
  (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低碳发展转型给中低收入国家带来了经济和体制方面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重大机遇。中低收入国家的能源转型有助于普及能源,使数百万人脱贫,并扩大战略性产业。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价格下降,低碳能源可以有效而公平地支撑相关的能源增长,从而确保绿色就业和更加清洁的空气。
 
(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际金融援助必须大幅增加,同时通过降低资本费用的筹资机制调整新的公共和私有资本来源的结构,其中包括债务融资、长期优惠金融、担保和催化金融等。
 
  2.我国“双碳”目标
 
  我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推进碳市场建设、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什么是碳达峰?
 
  碳达峰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经历平台期后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实现碳达峰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实现“脱钩”,即经济增长不再以碳排放增加为代价。
 
  什么是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在规定时期内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与通过植树造林、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移除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有关报告,碳中和即为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
 
  3.节能降碳从个人做起
 
  节约用能:节约用水用电,随手关灯,防止“水长流”。选购绿色家具和环保建材,使用无磷洗涤用品,多用清洁可再生能源。
 
  减少浪费:食物浪费会带来大量温室气体排放,要节约粮食,坚决反对奢侈浪费,把“光盘行动”进行到底。
 
  绿色出行:倡导“135”行动,即1公里内步行,3公里内骑自行车,5公里内乘坐公共交通,优先使用共享单车、新能源汽车,必须驾驶车辆出行的尽量拼车,提高汽车利用率。
 
  更多环保攻略,请关注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http://www.beidouzhiku.cn/)。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环保管家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