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胖的鹦鹉极度濒危了!-休闲驿站-招商加盟-北斗智库环保管家

官方微信公众号

轻松扫一扫 环保更简单

个人中心

网站客服

扫码咨询 方便快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招商加盟 » 休闲驿站 » 正文

世界上最胖的鹦鹉极度濒危了!

  来源:中国环境新闻综合 | 发布时间:2019-04-28

  今年4月22日
 
  是第50个世界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是专门为世界环境保护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环境问题的意识,动员民众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
 
  全球最大的国际环保组织之一“地球日网络”确定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我们的物种”。该组织表示,所有的物种都有其内在价值,它们在复杂的生命网络中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如果我们现在不采取行动,物种灭绝可能是人类最持久的遗产”。
 
1.webp
  一群被救助的麋鹿奔跑在洞庭湖麋鹿和鸟类救护避难所内(2018年5月23日无人机拍摄)。源自:新华社

       “地球日网络”负责项目和运营事务的高级副总裁苏珊·巴斯表示,地球可能正面临自恐龙灭绝以来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即“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濒危的不仅是大象、犀牛和老虎等大型动物,还包括一些小型的、人们不太熟悉的动物,甚至人们喜爱的有授粉等重要功能的蜜蜂也面临威胁,这些动物的消失可能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崩溃。
 
  去年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红色名录)更新发布。更新后的名录一共包括了96951个物种,其中26840种濒临灭绝。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18》也显示,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在短短40多年内消亡了60%。人类活动直接构成了对物种的最大威胁。
 
2.webp
 
  40年内野生动物种群消失了六成、超过26000个物种受到威胁……这都增加了人们对地球正在进入第6次物种大灭绝时期的担忧。
 
  如今面临威胁的物种
 
  不仅是那些名字生僻、不常见的生物
 
  也可能是日常
 
  就出现在我们身边的生物
 
  甚至还有一些我们还没来得及认识的
 
  “世界之最”们
 
  它们的处境也变得堪忧
3.webp
 
  世界上最胖的鹦鹉极度濒危
 
  世界上最胖的鸮鹦鹉(kākāpō),在几百年前曾是新西兰最常见的鸟类之一。但由于栖息地被破坏、外来物种入侵、被捕杀等原因,如今地球上仅剩147只成年鸮鹦鹉。它们是寿命最长的鸟类之一,如今却属极度濒危物种。
 
4.webp
  鸮鹦鹉资料图。源自:百度百科
 
  夜行鸟类鸮鹦鹉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不会飞的鹦鹉,也是唯一一种实行一夫多妻制的鹦鹉。它是草食性鸟,主要吃原生的植物、种子、果实及花粉等。其脸盘酷似猫头鹰,是新西兰人最喜欢的鸟类之一。因为物种数量极少,每只鸮鹦鹉都有自己的名字。
 
  科学家们想了很多办法保护它们、帮助它们繁殖,包括在鸟巢里装上遥感监测系统,随时监测它们的生活;对每只成年鸟的基因组进行测序;进行人工授精和补充饲养试验等。
 
5.webp
  鸮鹦鹉。源自:《卫报》官网
 
  “对于一个仅有147只成员的种群来说,任何因素都能将它们毁灭,它们随时都可能灭绝。”科学家说。
 6.webp
 
  世界上最快的鸟类受到汞污染
 
  即使是地球上飞得最快的鸟也没躲过汞污染。
 
  美国内华达州野生动物生物学家Joe Barnes进行的一项为期十年的研究表明,游隼的羽毛中已经发现了有毒元素。
 
 
  Joe Barnes和游隼。源自:《拉斯维加斯评论报》官网

       游隼是中型猛禽,体长41-50厘米,以速度著称。游隼几乎会捕食任何在空中飞的动物,包括鸟和蝙蝠。在捕食的时候,它们的俯冲时速最快可达332千米,是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类。
 
 
  游隼资料图。源自:百度百科
 
  十年研究期间,Barnes发现,分布在南内华达州、华盛顿州、马里兰州和德克萨斯州墨西哥湾沿岸的700只游隼个体中,每只体内都存在汞污染的痕迹。Barnes认为,这可能是经由食物链蓄积留下的。
 
  由于游隼捕猎的对象非常多样,而且遍布除南极洲外的各大洲,因此Barnes将游隼视作所有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指示生物。
 
  已有的对其他猛禽的研究表明,体内汞含量达到5-15ppm就能对猛禽的繁殖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不过到目前为止,研究尚未发现汞暴露给游隼带来的不利影响。Barnes表示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游隼所能承受的汞暴露水平。
 
  原本世界上最多的老虎或从主要栖息地消失
 
  据一项由孟加拉独立大学学者发表在《全环境科学》上的研究结果显示,孟加拉虎种群正面临着日益扩张的捕猎活动、栖息地不断萎缩等威胁。在2070年前,它们可能会从最后一个主要栖息地孙德尔本斯红树森林中消失。
 
 
  孟加拉虎资料图。源自:百度百科
 
  孟加拉虎又名印度虎,原本是世界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亚虎种。主要活动范围为横跨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孙德尔本斯红树森林,也有少量分布在中国西藏墨脱。
 
  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和全球老虎论坛(Global Tiger Forum)在2016年统计的一项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全球野生老虎的数量从10万只下降到了不足4000只。野生孟加拉虎的存活数量也呈锐减趋势,在孙德尔本斯红树森林中只有几百只存活。
 
  根据研究,孟加拉虎将会消失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让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现使水和土壤中的盐分降低,从而导致其栖息地淡水减少。人类的非法偷猎行为则是另一大原因。
 
  科学家警告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比气候变化更具威胁,因为这会破坏地球提供清洁空气、淡水、食物和稳定天气系统的能力。
 
  为此,立即采取行动显得十分重要。
 
  苏珊·巴斯认为,现在采取行动可以延缓这一趋势,包括打击盗猎、限制使用杀虫剂、停止使用一次性塑料、阻止塑料进入海洋等。其中限塑禁塑是一个跨越国界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携手共同解决。
 
  许多国家和组织已经行动起来
 
  为拯救濒危物种而努力
 
  德国推出生物多样性国家战略
 
  德国在2007年推出生物多样性国家战略,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停止并逆转德国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的趋势。
 
  有关数据显示,德国近年来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2019年相关预算升至3000万欧元。
 
  美国巴西合作保护蓝眼地鸠
 
  美国“雨林信托”组织与其伙伴“拯救巴西”组织展开了保护极危物种蓝眼地鸠的工作。蓝眼地鸠是世界上最为珍稀的鸟类之一,曾一度被认为已在巴西灭绝,但2015年有人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发现了这种鸟类的踪迹。这两个组织便在当地买下一片土地,设立了蓝眼地鸠保护区。
 
  2018年夏天,米纳斯吉拉斯州政府在该保护区附近设立了博图米里姆州立公园。今年3月中旬,在州立公园确认新发现了4只蓝眼地鸠,使这种鸟在巴西的种群数量达到18只。
 
  澳大利亚繁育苏门答腊虎
 
  悉尼的塔朗加动物园在致力繁育极度濒危的苏门答腊虎。苏门答腊虎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目前野生虎数量仅为350只左右,其生存受到非法盗猎和森林砍伐的威胁。近期,3只在塔朗加动物园诞生的苏门答腊虎幼崽与游人见面。据介绍,自1980年以来,已有21只苏门答腊虎在该园诞生。
 
  中日合作保护朱鹮
 
  朱鹮曾经在东亚广泛分布,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由于大量使用农药、滥捕等原因,朱鹮数量急剧减少。到1952年,日本调查仅发现32只朱鹮。虽然日本采取了人工饲养等措施,但到2003年最后一只日本本土朱鹮死亡,宣告了日本本土朱鹮的灭绝。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国内的野生朱鹮也近乎绝迹。1981年,中国在陕西省洋县发现了7只野生朱鹮,随后开始人工繁育,并陆续将一些朱鹮提供给日本。
 
  如今中国秦岭地区就有2600余只朱鹮,日本的朱鹮种群数量也已达到了300多只。朱鹮成为国际合作保护珍稀物种的良好案例。
 
  更多轻松内容,请关注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www.beidouzhiku.cn)。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环保管家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