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垃圾变资源? 海外国家垃圾处理面面观-固废·土壤修复-国外-环保技术-七星资讯-北斗智库环保管家

官方微信公众号

轻松扫一扫 环保更简单

个人中心

网站客服

扫码咨询 方便快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七星资讯 » 环保技术 » 国外 » 固废·土壤修复 » 正文

如何将垃圾变资源? 海外国家垃圾处理面面观

  来源:人民网国际 | 发布时间:2018-08-21

  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讯:提起“垃圾”这个词,人们想到的是由其引发的环境、卫生等一些列问题。但有人认为,“垃圾是被放错位置的资源”,通过分类处理等科学手段不仅可以解决垃圾“围城”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能利用现代技术从中创造经济价值。
 
  如今,将污染减量、垃圾资源化利用已成为一些海外国家和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府通过法律、教育等手段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垃圾分类体系,再利用与企业、居民的三方良性互动,将垃圾回收产生的效益形成循环促进经济发展。
 
  实施垃圾分类有何好经验?回收利用价值有哪些?通过调查瑞典、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垃圾处理经验,介绍如何将这些经验为我所用。
 
  海外国家垃圾分类各有高招 因地制宜让民众上好必修课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其中有关2020年底前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规定,令人关注。垃圾分类,一个日常生活的选项,将成为众多居民的必修课。
 
  对于这门必修课,或许我们还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我们不妨借鉴他山之石,了解海外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
 
  日本垃圾分类严格、细致,主要分可燃、不可燃、资源垃圾三大类,其中资源垃圾又分纸张、塑料、玻璃、金属等。各地对垃圾分类的具体规定稍有差异,但基本上都细分到10种以上。另外,不同种类的垃圾要按不同的日子扔。一般来说,每个生活区每周有两天集中扔餐厨等可燃垃圾,一天扔纸张等资源垃圾。等到回收资源垃圾的当天,垃圾收集站会摆开一列收集箱,分别盛放金属、塑料、玻璃等。比如PE饮料瓶,必须把瓶身标签撕下归入塑料杂项袋,然后将瓶盖和瓶身分别扔入不同的收集箱。旧纸板箱和报纸要捆好,碎玻璃、灯泡、压缩气罐等危险品则要用报纸包好并注明,防止弄伤清洁工人。丢弃旧家具等粗大物件必须事先通知环卫部门,并支付一定费用。
 
  在韩国,扔垃圾是件令人头疼不已的事。不仅垃圾分类有相应的规定,垃圾投放时还得使用指定的垃圾袋。一般生活垃圾袋以20升为单位,价格平均为500韩元(约合人民币3元);食物垃圾袋基本以2升为单位,价格平均为200韩元(约合人民币1.2元)。居民可以在超市、便利店或小区内购买。若没有使用规定的袋子扔垃圾,多达100万韩币(约合人民币6000元)的罚款将如约而至。
 
  在瑞典,作为环保示范社区哈马碧小区的垃圾回收更是被津津乐道。除了每家每户设置至少7个垃圾箱,分类回收废旧电池、灯泡、塑料制品、纸制品、玻璃制品、可燃垃圾等垃圾外,厨房水槽下方还安装了餐厨垃圾粉碎机,被粉碎的厨余垃圾通过专用管道输送至地下收集箱。
 
  在英国,如果你想将垃圾送至回收站处理,那么你可能会在哪里“迷路”。因为回收站垃圾种类分得极为细致,可回收的纸制品单分为纸包装类、报纸杂志类等,旧衣物和被单被褥类也要分开,此外还有烹饪用油、电池、小家电等。不过还好,就算你拎着袋子走错方向,旁边的工作人员会上前引导。
 
  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垃圾分类回收主要通过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不论是在街道、还是社区,五颜六色的垃圾桶总是“结伴而立”,更像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形式。
 
  纵观这些国家的垃圾分类处理方法,有的分类细致到近乎苛刻,有的“斤斤计较”,有的则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实现集中回收……可以看到,由于发展程度各异、垃圾组分不同,世界上并不存在统一的垃圾分类标准,唯有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才可把垃圾分类落实到位。
 
  宣传理念、法律约束“双管齐下” 政企民三方良性互动

       海外各国政府除了因地制宜出台制度措施外,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处理的法律体系、宣传体系,使之成为一个广泛而有制约的系统工程,成为保障垃圾分类处理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
 
  “每个瑞典人都知道垃圾就是能源,4吨垃圾等于1吨石油”。瑞典人从幼儿园开始就树立了垃圾分类处理的观念。在瑞典,大部分幼儿园每周都会带孩子们去森林,在大自然中学习如何将森林里的垃圾进行分类并放置到相对应的垃圾桶里。有的社区和学校会邀请垃圾分类公司给小朋友们讲述环保和垃圾分类的知识。
 
  一名在悉尼居住多年的华人讲,许多刚到澳大利亚的中国人往往难以正确的分类处理垃圾,因此吃了不少亏。不过,好在澳大利亚政府多渠道的宣传途径,可以让人快速掌握相关知识。以新南威尔士州为例,该州政府开设的社区垃圾回收中心会为居民提供咨询服务,并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反馈信息提升相关信息传达力度。悉尼市政府采取发放宣传单、开设热线电话、社交媒体平台等方式对民众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知识普及。
 
  在俄罗斯特维尔州,许多中小学和高校中都已经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在其它地区,自愿者们自发组建了移动分类垃圾回收站。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环保志愿者通过制作标语、条幅,总结“黄金法则”等手段对民众讲解垃圾分类处理的常识。
 
  除了宣传手段外,法律也成为海外各国政府推进垃圾分类的重要手段。例如,德国法律明确垃圾产生者必须承担垃圾分类处置义务。按照欧盟要求,德国将全部固体废物划分为20个大类,110个小类,839种,其中生活垃圾大体分为有机垃圾、废纸类、废玻璃、包装垃圾、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大件垃圾等。
 
  瑞典《转向可持续发展》法案,以生态循环作为目标,并作为瑞典21世纪社会发展的基础。法案规定,生产者对其生产的产品承担有关的环境责任;消费者则有义务对废弃产品及包装按要求进行分类,并送到相应的回收处。
 
  《资源保护及回收法》是美国处置固体和危险废物管理的基础性法律,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城市和工业废弃物问题。这一法律分为三部分, 分别对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危险废物地下贮存库的管理提出要求,重点是危险废物的控制与管理。为了与这一法律配套, 美国环保局制定了上百个关于固体废物、危险废弃物的排放、收集、贮存、 运输、处理、处置回收利用的规定、规划和指南等,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固体废物管理法规体系。除了联邦法律,每个州也分别有自己的法律法规。在美国乱丢垃圾是犯罪行为。各州都有禁止乱扔垃圾的法律,乱丢杂物属三级轻罪,可处以300到1000美元不等的罚款、入狱或社区服务(最长一年),也可以上述两种或三种并罚。
 
  在韩国,政府为应对违法投放垃圾行为,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监督与执行体系。如设立“官民共治”模式,建立奖赏举报食物类垃圾非法投放制度,并在每个居民生活垃圾收集站安装了摄像监控设备等。
 
  从以上国家的经验看,政府通过运用宣传手段,将垃圾分类处理的基础知识灌输给百姓,改变他们的观念,强化公民意识。利用法律手段制定规则和制度,明确民众、企业在垃圾分类处理中的责任、义务。双管齐下的方法,让政府、企业、民众三方互动,由上至下达成共识,让垃圾分类实现良性循环。
 
  变废为宝 海外国家用“垃圾的油水”创造经济利益

        美国社会分析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预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个浪潮,将是在世纪之交时要出现的垃圾革命。”
 
  为尽早抓住垃圾革命带来的利好,海外各国充分发挥创造力,挖掘由垃圾回收利用所创造的巨大利益,带动经济发展。瑞典,这个欧盟中垃圾焚烧比例最高的国家,垃圾被投入1000摄氏度高温的锅炉中焚烧,产生大量热能,通过连接着城市四通八达的供暖管道为城市居民供暖。瑞典废弃物管理局的资料显示,垃圾焚烧为瑞典人提供约20%的城市供暖,同时满足25万家庭用电之所需。以第二大城市哥德堡为例,全市约1/2的暖气供应来自垃圾焚烧产生的余热。如今,由于循环利用太发达导致垃圾紧缺,瑞典每年进口80万吨垃圾,用于冬季供暖。瑞典对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几乎可以说是“榨干”垃圾的最后一滴“油水”,连渣子都不剩。
 
  近年来,美国的垃圾回收公司多用更为优化的方式对生活垃圾进行再处理,常用利用有机垃圾气化发电;热解焚烧污染物、焚烧供热,气化发电,水气渣净化等。根据绿源再生公司网站消息,旧金山的食物废料被运往附近工厂变成宝贵的肥料。一些成品肥料被售卖至纳帕酒乡的葡萄园。
 
  德国是第一个为“垃圾经济”立法的国家。1991年,德国通过了《包装条例》,要求生产厂家和分销商对其产品包装全面负责,即包括负责回收废弃包装,再利用或再循环其有效部分。1996年颁布实施的《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奠定了德国垃圾回收的总体基调,谁污染谁治理。在法律支持下,德国建立了“双向回收系统”。该系统“一收一送”,一方面由制造商、包装商、分销商和垃圾回收部门多方投资成立专业回收中介公司,建立起统一的回收系统;另一方面,公司组织垃圾收运者集中回收消费者废弃的包装,分类送到相应的资源再利用厂家进行循环使用,能直接回收的则送返制造商。如今,德国垃圾再利用行业每年创造410亿欧元产值,生产部门的垃圾被重新利用的比例平均为50%。垃圾回收已经成为德国人的环保“标签”之一。
 
  从“减量化、再利用、促循环”的环保理念,到“有用没用分开放”的实黄金法则,这些国外经验可以证明,垃圾分类回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是人人都能做到也能做好的小事。
 
  更多环保技术,请关注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www.beidouzhiku.cn)。

关键词: 垃圾   垃圾分类   环保技术   环保管家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