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数据造假事件频发,是政策太急,还是官员怠政?-资讯前沿-七星资讯-北斗智库环保管家

官方微信公众号

轻松扫一扫 环保更简单

个人中心

网站客服

扫码咨询 方便快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七星资讯 » 资讯前沿 » 正文

环境监测数据造假事件频发,是政策太急,还是官员怠政?

  来源:瑞洁特研究院 | 发布时间:2018-08-14

  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讯:近日,临汾环境监测数据造假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数据造假事件已经不是稀奇事,本次事件备受关注,一是因为其本身情节的严重性,二是因为同类事件积弊已久,公众信任损耗严重,这次事件引发了积蓄已久的不满情绪。
 
  数据造假已经是环保政策收紧以来各地的普遍现象。2016年,空气检测权上移,给地方来了个措手不及,多地的数据不降反升,“数据污染”问题大面积出现。
 
  为了创造好看的数据,各地官员“煞费苦心”。堵塞采样头、利用雾炮车注水、删除监控视频等等手法花样百出。
 
  “带上口罩与帽子,在黑夜的掩饰下,一人蹑手蹑脚地给空气采样系统带上滤膜或者布条,希望通过在采样系统上动手脚,让检测数据能够达标。”这个如同谍战电影的画面就出现在临汾环境监测数据造假事件中。
 
  2018年1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利用雾炮车,将当地环保局大楼及其监测站点被喷成“冰雕”的事件,更是让人捧腹。
 
  对待造假现象政府的处罚不可谓不严厉,但造假现象仍旧难以全面遏制。这一方面说明了地方政治站位不高、对生态文明精神认识不深;另一方面说明了有些地方的压力确实比较大。
 
  不少地方在环保层层加压的情况下,面临着产业转型的困局。以临汾为例,临汾是典型的能源型城市,以煤炭和钢铁为工业支柱。这样的城市钱来得快,污染来得也快。从2016年底开始,临汾连续污染“爆表”。
 
  事实上,在空气质量监测权归属地方管理的时候,不少地方的空气数据造假就已经存在了。数据造假仅仅是表层问题,本质上依旧是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矛盾。部分重工业城市要在短期内见效,确实存在很大难度。
 
  对于这种情况,政策应该充分考虑其问题的特殊性,整治措施要切实可行。比如当下做的数据排行实在没有任何意义,排名靠前的不见得就数据达标,排名靠后的不见得就没有做工作。环境治理要对症下药,各地因其地理、经济等各方面的差异,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而不能一刀切。
 
  当然从地方来看,不管基本情况如何,都应该积极整改,把工作做扎实,不能把心思放在数据表现上。毕竟数据再好看,环境没改变也还是过不了关。地方政府的造假,也间接导致了现在的被动局面。
 
  从官方对该类事件的态度看,日后弄虚作假的行为再也行不通了。经过数据造假这一风波,政策的精准度、针对性会进一步加强。这也意味着环保对实际问题的把握将会更加切实、准确。
 
  更多环保资讯,请关注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www.beidouzhiku.cn)。

关键词: 环境监测   监测数据   环保管家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