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环保-政策解读-七星资讯-北斗智库环保管家

官方微信公众号

轻松扫一扫 环保更简单

个人中心

网站客服

扫码咨询 方便快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七星资讯 » 政策解读 » 环保 » 正文

专家解读《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

  来源:生态环境部 | 发布时间:2019-05-06

  解读①丨钢铁企业集中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显著行业减排仍有较大空间 (贺克斌)
 
  2018年,国务院发布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经过3年努力,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首要任务,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
 
  钢铁行业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为了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委研究发布了《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深入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将在带动钢铁行业升级转型的同时,推动全国尤其是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促进经济向高质量增长转变。
 
  一、钢铁行业是目前我国主要的大气污染排放源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2018年粗钢产量9.28亿吨,占世界粗钢总产量的51.3%。钢铁行业工艺流程长、产污环节多,污染物排放量大。近年来,通过采取结构优化、重点地区企业异地搬迁、强化末端污染治理等措施,我国积极推进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减排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2013年以来,共淘汰落后和过剩钢铁产能2.1亿吨,取缔地条钢1.4亿吨,这些措施使得在全国钢铁产量上升的同时实现了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但由于钢铁行业总产量巨大,排放水平参差不齐,行业总排放量依然高企不下。据测算,2017年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分别为106万吨、172万吨、281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7%、10%、20%左右。随着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强,特别是燃煤电厂实施超低排放以来,火电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下降,2017年钢铁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电力行业,成为工业部门最大的污染物排放来源。
 
  同时,钢铁行业是货物运输量最大的行业之一,我国钢铁行业货运量为40亿吨以上,占全国货运总量1/10左右。与国外钢铁行业以铁路和水路运输为主不同,我国钢铁行业主要依靠公路运输,运输过程中的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非常突出,占钢铁企业自身排放的20%以上。
 
  二、钢铁行业布局集中加重污染
 
  除排放量大以外,我国钢铁产业布局集中也是影响区域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我国钢铁产能布局主要集中于大气污染相对严重的地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钢铁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55%,其平均PM2.5浓度也比全国平均浓度高38%左右。大量钢铁行业的集中排放加重区域大气污染。
 
  钢铁企业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有显著影响。我国钢铁产能前20位的城市(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51%)无一空气质量达标,平均PM2.5浓度比全国平均浓度高28%。2018年168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倒数前7位的城市,钢铁企业都对本地环境空气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排名倒数第2位至第7位的石家庄市、邢台市、唐山市、邯郸市、安阳市和太原市,均为全国钢铁产能前20城市,粗钢产能分别为1200万吨、700万吨、1.33亿吨、4300万吨、2100万吨和1600万吨。空气质量排名倒数第1位的临汾市,虽钢铁产能不在前20城市排名之中,但拥有钢铁企业11家,由此可见,规模小、排放高的企业集中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更为明显。
 
  三、钢铁行业仍有较大减排空间
 
  “十一五”以来,全国钢铁企业陆续实施了一系列治污改造工程,通过烧结机(球团)配备脱硫设施,烧结机机尾、破碎筛分、高炉矿槽和出铁场、转炉一次烟气、转炉二次烟气等工序除尘设备升级改造等工作,使吨钢二氧化硫和有组织颗粒物排放量分别下降了70%和60%以上,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氮氧化物未采取措施、治理水平低、无组织排放严重、重点区域排放总量大等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与日本、德国、韩国等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钢铁行业污染控制水平和环保管理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占颗粒物排放50%以上的无组织排放,吨钢颗粒物无组织排放量我国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以上。作为超过全球产量1/2的国家,我国亟需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实现钢铁行业排放的大幅削减。
 
  为了有效减排各类污染物,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新技术的开发和实践应用,取得显著进展。如通过近5年的努力,我国超过8成的燃煤电厂实现了超低排放,燃煤电厂常规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已降至世界最低,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体系。非电行业也在高效脱硫、脱硝、除尘方面取得进展,并逐渐从末端治理为主转向全过程控制,如陶瓷等建材行业的清洁燃料改造和玻璃纤维行业的全氧燃烧技术都推进了相应行业的减排工作。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一方面为钢铁行业发展高效污染减排技术提供了借鉴,另一方面也在推进其他行业污染减排的同时,使得钢铁行业污染问题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钢铁行业更需加快推进污染治理步伐,为自身进一步发展赢得空间。
 
  四、《意见》实施将显著改善空气质量
 
  《意见》根据行业排放特征,对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和大宗物料产品运输,分门别类提出指标限值和管控措施,实现全流程、全过程环境管理。《意见》制定科学性强。一是充分体现了技术可行性,对超低排放要求并不是“一刀切”,对烧结机和其他主要污染源分别提出不同限值;二是充分体现了管理的差异性,在重污染天气应对期间,对未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企业实行严格管理;三是强调依法推进,明确达标排放是法定责任,超低排放是鼓励导向,对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企业给予相应政策支持;四是强调可操作性,要求钢铁企业制定“一厂一策”治理方案,严把工程质量,确保长期连续稳定运行。
 
  《意见》的实施将稳步改变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降低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显著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据初步测算,到2025年,《意见》任务全面完成后,将带动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分别削减61%、59%和81%。
 
  由于钢铁行业在重点区域相对更为集中,超低排放改造将在重点区域产生更大的环境效益。重点区域完成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总量将在目前的基础上分别削减14%、18%、21%;长三角地区将分别削减8%、11%、20%;汾渭平原将分别削减3%、6%、15%。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上述污染物削减将带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分别下降5.6微克/立方米、3.4微克/立方米、2.4微克/立方米,占区域平均PM2.5浓度的9%、8%、4%。过去北京、济南等城市开展了钢铁企业异地搬迁工作,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如济钢搬迁对济南市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年排放量分别削减10%和12%,使济南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下降0.76,这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开展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治理可望取得可观的环境效益。
 
  作者:贺克斌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解读②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方案》来了 !
 
  将推动中国钢铁行业掀起一场绿色革命(李新创)蓝天保卫战进入攻坚阶段,钢铁行业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主战场,近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出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2019年《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方案》的正式出台,将推动中国钢铁行业掀起一场绿色革命,从而夯实钢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一、深刻领会钢铁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重要意义

       “十一五”以来,钢铁行业全面开展烧结机烟气脱硫、原料场封闭、除尘器改造等工作,吨钢有组织颗粒物、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了60%和70%以上,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氮氧化物未采取措施、治理水平低、无组织排放严重、重点区域排放总量大等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严重制约了我国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新论断。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中国钢铁产业也从数量时期向高质量时期迈进。虽然近年来,中国钢铁产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已成为中国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但是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一,“劣币驱逐良币”问题突出。虽然通过持续不断开展化解过剩产能、打击“地条钢”等工作,我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问题得到明显的缓解,但在需求活跃的背景下,技术进步带来的增产效应、僵尸企业产能盘活等因素客观上增加了产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中国钢材消费将呈现数量下降和品质提升的双重趋势,防范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的压力依然很大。中国钢铁企业发展参差不齐,环保不过关的产能仍然为数不少,部分企业环保理念导向存在偏差,使用低质低价治理技术设施,企业环保管理存在不足,一些钢铁企业环保投入和运行成本不到先进钢铁企业的一半,不利于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将对中国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
 
  第二,我国钢铁产能布局与区域环境承载力的矛盾突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我国钢铁产能最密集的区域,粗钢、焦炭产能分别占全国的45%和56%,其中河北省粗钢、焦炭产能分别约占全国的24%和18%,2018年河北省钢产量高达2.37亿吨,是世界第二产钢大国的2倍以上;同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也是我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多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长期排名倒数,区域环境承载力和钢铁产能布局的矛盾十分突出。华东地区的江苏省是我国钢铁第二大省,2018年江苏省钢产量高达1.04亿吨,也相当于世界第二产钢大国的钢产量,徐州、常州等市也多次出现在空气质量排名倒数名单。
 
  第三,工艺结构性问题严重。目前我国钢铁产能巨大,且长流程比重过大,电炉钢占比不足10%;部分长流程钢铁企业工序不完整、不协调,独立焦化企业数量过多,“2+26”城市独立焦化企业焦炉数量超过85%;独立轧钢企业数量较多,在“2+26”城市分布着数百家独立轧钢企业,无法达到钢铁制造物质流、能量流统筹优化的最佳效果。同时,大量钢铁企业运输结构不合理,主要依靠公路运输,汽车尾气和扬尘对钢厂周边影响很大。
 
  全面深化改革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单纯行政命令解决高质量发展短板问题的路必将越来越窄。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宝贵的稀缺资源,通过全面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建立公平的市场化环保调节机制,倒逼钢铁企业强化绿色发展,倒逼钢铁产能向环境承载力更强的区域布局,倒逼资源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运输结构向更清洁、更高效的方向调整,将是一条必由之路。
 
  二、正确理解钢铁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本质要求

       生态环境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以来,各种报道、讨论层出不穷,一些地方提前出台相关文件,部分企业先行先试,启动超低排放改造。客观而言,有关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认识还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厘清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本质要求,总的来讲,超低改造的本质要求是“四全”:全方位、全周期、全过程、全覆盖。
 
  (一)全流程全方位满足要求才是钢铁行业的超低排放。
 
  相当多的钢铁企业以及地方环保管理部门认为钢铁行业的超低排放和燃煤电厂一样就是实施脱硫脱硝,就是烧结机头烟气中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达到10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50毫克/立方米。钢铁工业是流程工业,生产工艺环节众多,因此钢铁行业超低排放与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必须钢铁生产全流程所有生产环节全方位满足超低排放的要求。
 
  钢铁行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和运输环节排放。受关注度最高的烧结机头排放的污染物仅占到有组织排放的60%,也就是说烧结机头达到了超低排放限值要求,不但不能代表有组织排放实现超低排放,更不能代表全面超低排放。特别是钢铁企业无组织排放的颗粒物占排放总量的50%以上,汽车运输过程的排放也达到钢铁企业自身排放的20%以上。因此,钢铁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既要实施有组织排放改造,更要注重无组织排放治理和运输方式的清洁化改造。
 
  (二)钢铁超低排放方案不是限期达标的强制排放标准,必须从全周期角度综合考量减排效益。
 
  许多人把超低排放方案看作是国家出台的限期治理的强制排放标准,这会形成一种只要达标就好的应付情绪和“终点”思维,这种思维也是导致近年来钢铁行业环保设施“年年改、年年拆”的重要原因。而钢铁超低排放方案作为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文件,体现的是鼓励企业创先争优的导向,方案不强制要求企业必须限期达到超低排放要求,而是通过差别化的政策进行引导,不排不限、少排少限、多排多限,“到2025年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的目标充分体现了时间服从质量的核心思想。
 
  方案中提出的超低排放具体指标要求,可以看作是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起点”,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采用方案中鼓励实施的技术,以及方案中没有提到的先进技术实施改造,以实现更高质量的超低排放。
 
  (三)超低排放必须重视全过程高水平实施。
 
  一些企业认为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只要排放数据满足要求,中间过程是如何实施的不需要过多考虑。这种想法往往会导致最后超低排放改造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超低排放方案中不但提出了具体的限值要求,还对超低排放改造的技术路径进行了明确;不但提出了脱硫脱硝除尘等末端治理技术,还提出了烧结机头烟气循环、煤气精脱硫等源头控制措施,避免企业再走弯路。
 
  当前,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正处于风口,市场上又出现了“五花八门”的治理技术和良莠不齐的环保公司,让人眼花缭乱。有了明确的技术路径,钢铁企业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确保工程质量上来,而不是另辟蹊径去使用一些所谓物美价廉的“独门秘技”。回顾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的历程,最初市场上的环保公司也是百花齐放,但经过一轮“推倒重来”后,最终为燃煤电厂提供超低排放改造的环保公司不超过5家。钢铁企业超低排放的难度更甚于燃煤电厂,真正具有实力和业绩的环保公司也屈指可数。钢铁企业必须要吸取当年实施烧结烟气脱硫时的教训,加大环保投入,在招标时一定要选择有实力、有业绩、有口碑的环保公司,坚决摒弃低价中标,杜绝豆腐渣工程,确保工程质量经得起历史考验。
 
  (四)超低排放要求钢铁企业环境管理做到全覆盖。
 
  许多钢铁企业认为超低排放就是建设改造工程并通过管理部门的验收,对日常的环境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但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恰恰是钢铁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面临的重大挑战。方案中明确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程由企业自主验收,但是管理部门对超低排放的企业要建立管理台账,实施动态管理,开展“双随机”检查,对不能稳定达到超低排放指标要求的,将视情节取消相关优惠政策,加大错峰生产力度。这就对钢铁企业的环保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在高质量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基础上,补充环保管理人员,加强专业技能培训,规范日常运行管理台账,确保稳定达到超低排放指标要求。
 
  三、超低排放推动钢铁行业治理技术全新变革
 
  超低排放推动了全球钢铁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全新变革。近年来,在钢铁企业、科研院所、环保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钢铁行业烟气治理的难题,超低排放技术及工程应用取得了重大突破。
 
  活性炭工艺在多污染物协同去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脱硝效率不高的问题一直无法有效解决。邯钢在引进国外活性炭治理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开发的逆流活性炭烧结烟气净化关键技术及装备,NOx脱除率≥85%,SO2脱除率≥99.5%,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国钢铁设计院自主开发的活性炭法烟气多污染物协同高效净化关键技术与装备也在宝钢、安钢等企业得以应用。
 
  SCR脱硝工艺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烧结机烟气温度低,制约了该工艺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国内设计院和环保公司将旋转式GGH换热器和SCR工艺相结合,成功实现了SCR工艺在烧结烟气脱硝中的工程化应用,NOx脱除率≥90%。
 
  无组织排放是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难点。在大气攻关总理基金的支持下,冶金规划院、清华大学以及环保公司开发了基于排放源清单的钢铁企业无组织排放智能集中管控系统,开创性的实现了数百个15米以下低空无组织排放源的“有组织”管控。
 
  除此之外,高炉煤气精脱硫、焦炉炉体加罩等开创性环保技术的攻关和应用也正在稳步推进,随着钢铁超低排放的全面实施,我国必将引领全球钢铁工业大气污染治理方向,在建成世界上最清洁的钢铁产品供应体系的同时,还为其他非电行业大气污染治理起到示范作用。
 
  四、钢铁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重点
 
  (一)有组织排放。
 
  方案中明确了除尘、脱硫、脱硝等有组织排放技术路线,其中最关键是烧结机头烟气的除尘、脱硫和脱硝治理。从目前已投运设施运行情况来看,邯郸钢铁、首钢迁钢等以活性炭工艺为主的治理设施,以及日照钢铁、裕华钢铁、中天钢铁等以SCR工艺为主的治理设施均能稳定达到超低排放限值要求。但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有的企业认为在湿法脱硫设施后有湿式静电除尘器,半干法脱硫设施后有袋式除尘器,就忽视了前端电除尘。首先烧结机头烟气颗粒物中含有大量重金属、二恶英等有毒有害成分,前端电除尘运行效果差,将导致这些有毒有害成分进入后端的脱硫副产物中;其次除尘效果不好,会影响后续脱硫脱硝设施的稳定运行。因此,钢铁烧结机头超低排放还必须采用高效四电场、高频电源以及其他措施,提高除尘效果。
 
  (二)无组织排放。
 
  钢铁企业装卸、堆取料、筛分、混匀配料、转运、生产、道路运输等环节均会产生大量无组织排放,通常钢铁企业内部会有数百个无组织尘源点;且无组织排放强度受生产工艺和原料成分影响波动较大,不同的排放源之间还互相影响;治理设施缺乏有效运维,基本处于摆设;再加上管理部门缺乏对无组织排放有效的监管手段,导致无组织排放治理成为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的难点。
 
  方案中对物料储存、物料运输和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治理作出了明确要求,并要求在厂区内主要产尘点周边和道路附近建设空气质量微站对无组织粉尘进行监控。武安的普阳钢铁、裕华钢铁等更是率先建设了无组织排放智能管控治系统,通过大数据、机器视觉、源解析、扩散模拟、污染源清单、智能反馈等技术,开展全厂无组织尘源点的清单化管理,将治理设施与生产设施、监测数据的联动,对无组织治理设施工作状态和运行效果进行实时跟踪,实现无组织治理向有组织治理转变。
 
  (三)运输方式。
 
  方案提出了钢铁企业大宗物料运输方式清洁化改造,采用铁路、水路、管道或管状带式输送机等清洁运输方式,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车或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汽车(2021年底前可采用国五排放标准的汽车)。对于沿海、沿江等具备水路条件的企业,采用水路运输必然是第一选择;其他企业应尽量加快铁路专用线的建设,提高铁路运输比例;距离水运码头或铁路站台较远的企业,可以利用管状带式输送机转运大宗物料,如太原钢铁运输东山的石灰矿,常熟龙腾特钢铁精矿从码头运至厂区,柳州钢铁运输水渣等。
 
  五、对钢铁企业扎实做好超低排放改造的建议
 
  (一)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要充分评估、科学规划,稳步推进。
 
  首先,作为实施主体,钢铁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分析本企业与超低排放改造要求的差距,测算资金投入,评估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必要性。初步测算,一个国内先进环保水平的500万吨钢铁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一次性建设投资约20亿元,环保运行成本将达到250元/吨钢以上;环保水平低的钢铁企业相应的投资将大幅增加。同时,位于重点区域的钢铁企业,还有必要对照本区域内其他钢铁企业的环保水平,评估自身的环保竞争力和改造保留的可行性,综合进行决策是实施改造还是就地关停、域外搬迁。
 
  其次,应科学制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规划,因地制宜选择技术路线,加强技术交流和案例考察,特别是要充分学习标杆企业的改造经验,不盲目上马,稳步推进,做到成熟一个实施一个。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大环保投入,加强工程的过程管控,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
 
  再次,要强化企业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补充具有专业知识的环保技术人才,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实施环境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的企业,可以通过聘请环保管家和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第三方独立机构,进行专业化的运营管理,确保超低排放工程的稳定运行。
 
  (二)地方管理部门要科学引导。
 
  首先,地方管理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地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计划;制定有利于有序推动本地钢铁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差异化政策,鼓励企业高质量实施改造。
 
  其次,地方管理部门要强化对超低排放企业监督管理,严肃查处不能稳定达到超低排放指标要求的情况,并向社会通报,营造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再次,地方管理部门要树立当地超低排放标杆示范企业,组织辖区内的企业向标杆企业学习,鼓励企业创先争优。
 
  作者:李新创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
 
  解读③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将有力促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黄导)
 
  钢铁行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部级联席会的领导下在去产能、淘汰落后和取缔“地条钢”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成绩,与此同时,在响应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等工作中,钢铁行业环保节能水平不断提升,环保治理技术升级,涌现了一大批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型企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提出环境保护是重要的民生问题、社会问题。进入新时代,生态环境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之一,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钢铁重要生产区域的环境容量和承载力制约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要求极为迫切,在此背景下,生态环境部等发布《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是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的落实和保证,将有力促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实现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坚定不移高质量落实钢铁行业超低排放
 
  (一)落实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有力保障。
 
  蓝天保卫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部在《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制定决策过程中,认真实地调研,多方听取意见,依据大量在线监测数据,几易其稿,严谨科学务实。钢铁行业在执行贯彻过程中更要有责任有担当,坚定不移为实现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中提出的新目标,实现全流程、全过程环境管理,有效提高钢铁行业发展质量和环境绩效,大幅削减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实现行业企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大升级,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有利支撑,继续做出贡献。
 
  (二)实施钢铁超低排放,是提升钢铁行业形象,实现与城市、社会和谐共融的有力抓手。
 
  钢铁企业不能满足于原有的成绩,《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不仅对末端治理后的超低排放指标提出明确要求,而且加强了全过程,全系统,全产业链的要求,这有利力更好发挥钢铁企业在能源转化、社会资源消纳功能作用,打造绿色产业链,实现绿色制造的良性循环,实现钢铁与城市、社会和谐共融。
 
  钢铁工业作为最主要的原材料工业,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以最低的资源、能源消耗,以最低的环境、生态负荷,以最高的转换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向社会提供足够数量且质量优良的高性能钢铁产品,满足社会发展、国家安全、人民生活的需求。
 
  (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是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
 
  低碳绿色发展是钢铁工业实现转型升级战略发展核心内容和关键,也是实现钢铁强国的战略目标。对于钢铁行业,环保同样也成为了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务。眼下,钢铁行业迫切需要迎接超低排放改造的挑战。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是推动行业低碳绿色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方面,随着国家化解过剩产能和打击“地条钢”的政策红利释放,钢铁企业效益提升,企业的利润水平得到了保证,条件更加有利,实施环保设备及工艺的改造、升级有了一定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各项治理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因此,现阶段是钢铁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有利时机;是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保证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有效措施。
 
  二、实事求是、诚信为本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

       (一)推进超低排放关键在认识。
 
  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责任主体。要有责任分解、落实和评价,有一定的组织保障机制来确保按期完成改造任务。要加大资金投入,严把工程质量,加强运行管理,关注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与完善。为达到超低排放的各项要求,必须做到切实提高刚性投入,应用好技术,使用好装备,避免为减少投资成本选取“豆腐渣”环保治理工程,影响治理效果。在推进超低排放过程中,钢铁企业和技改提升工程技术源单位等都应注重诚信,不做表面文章,实事求是、诚信为本。
 
  (二)系统诊断优化,制定科学合理超低排放工程改造计划,真正实现系统性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
 
  全行业应对照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的各项要求,推动布局调整和工艺结构调整,优化区域生产总量;结合环保发展趋势,制定环保战略,开展全生产工艺过程的系统诊断及优化,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水平制定科学合理超低排放工程改造计划,进一步降低单位消耗和排放强度,真正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在现有基础上大幅下降。
 
  三、超低排放改造要稳中求进,经得起历史考验

        应该围绕环境空气质量改善需求,按照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总体要求,把握好节奏和力度,稳中求进,有序推进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希望各地方在执行《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不顾企业基础条件,既要提前明确给予企业政策预期目标,也应给予企业一个合理的改造期,必要的缓冲期和适应期,保证负责任企业生产经营和重要原辅材料供应稳定有序。要认识到超低排放是鼓励导向,是对先进的引领,而达标排放是法定责任,两者是有区别的,对于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钢铁企业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达到鼓励先进营造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钢铁行业要因厂制宜选择成熟适用的环保改造技术,选择合理的改造技术路线,尽可能选择在实施的高效除尘、分级脱硫、活性炭脱硫脱硝、SCR脱硝等关键减排技术工程有业绩经验的单位合作,也希望国家对稳定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给予改造过程中的企业充分的时间不断完善。建议国家生态环境部应联合科技部、发改委和工信部等联合设立超低排放技术研发专项,支持钢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环保工程技术公司等进一步加强合作,在热风炉、加热炉等烟气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技术,高炉煤气精脱硫、脱硫脱硝废液和废灰处置利用技术,高效电袋除尘和滤料滤袋处置等技术短板进行攻关。
 
  钢铁企业也要大胆创新应用,加大投入力度,以更高的标准,加快破解发展中的环保问题,使相关超低排放的措施和要求有实实在在的污染控制和治理技术保证稳定达标,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超低排放技术,保证钢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黄导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展与科技环保部主任

       更多政策解读,请关注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www.beidouzhiku.cn)。

关键词: 钢铁行业   环保管家   超低排放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