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一周年:累计成交额近85亿 企业重点关注碳资产管理-资本视界-投融资-北斗智库环保管家

官方微信公众号

轻松扫一扫 环保更简单

个人中心

网站客服

扫码咨询 方便快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投融资 » 资本视界 » 正文

全国碳市场一周年:累计成交额近85亿 企业重点关注碳资产管理

发布时间:2022-07-20 09:42

  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讯:随着我国碳市场纳入行业、参与主体、交易品种类型逐渐增加,市场供需面会发生较大变化,市场活跃度将加大,碳价也有望逐渐推升,碳市场作为减排控排的政策工具,也将在“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重要政策工具,碳排放权交易不仅是我国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充分调动企业主体积极参与碳减排的市场行为,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一周年再出发 累计成交额近85亿
 
  自2011年起,我国已经陆续在北京、上海、广东、湖北等7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2020年9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也随之加速推进。历史性时刻于2021年7月16日到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这一天正式启动,意味着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拉开序幕。
 
  至今,刚好一周年。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7月11日,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减排效果初显,累计成交额超84.90亿元。第一个履约周期中,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市场配额履约率达到99.5%以上,过半企业参与了交易,近两个月碳配额交易价格在55元至60元之间。
 
  中国的全国碳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运行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总体设计技术专家组负责人张希良曾在环境商会总裁圆桌会上表示,全国碳市场将会覆盖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8个高耗能行业,全部建成后将纳入约8500家大的碳排放企业,管控的碳排放量达到全国能源相关碳排放总量的70%左右。
 
  未来随着机制的完善和覆盖范围的扩大,我国碳市场发展潜力值得期待。
 
  调动企业积极性 重点关注碳资产管理
 
  全国碳市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当前全国碳市场尚处于起步运行阶段,不仅需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碳市场相关配套制度和业务细则,让“看得见的手”发挥功效,更要通过“有为政策”不断提升碳市场活跃度,推动跟多市场主体的参与,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碳市场设立的初衷,实际上是为了约束参与的控排企业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履约,从而实现减排目标。市场离不开买卖盈亏。如何让企业“减排不白干,卖碳有钱赚”?如何调动企业积极性?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当前,对于企业来说,甚至是已经纳入的控排企业,碳交易仍然是和主业距离较远的新生事物。有业内专家表示,很多企业未足够重视,未投入足够的精力,也未意识到因为碳管理方面的薄弱而导致企业损失大量的真金白银的后果。
 
  事实上,碳交易作为一项十分专业的业务,根据国家制定的碳交易相关规则,在碳交易市场上,通过碳排放权配额和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两种交易方式进行碳减排价值转化和交易。
 
  企业想要参与碳交易市场,也并不容易。首先要逐步建立自己的碳资产管理、碳核算体系,积极研究碳资产开发,同时还要深入了解碳配额如何分配、碳交易规则等政策,才能完成对企业自身碳排放配额盈缺情况的准确预判和对市场行情的准确把握。
 
  过去一年,一些企业通过碳交易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例如,京能集团去年通过出售碳排放权获得了超过4亿元收入,大唐发电、华能电力也分别因碳排放权交易获得数亿元的收入。
 
  也有不少企业在抓紧布局,包括环境企业在内,环境企业在自身碳减排和帮助八大行业企业碳减排上有着先天优势,不少企业已经将绿色低碳业务列入公司的新增长点,碳市场带来的低碳理念正迅速向产业链上下游传导,不少企业积极布局绿色转型赛道。
 
  碳市场是一个市场工具,具有市场的属性,进入市场后的企业不只是减排企业,同时也是市场参与者。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碳市场,形成多样化的市场使用角度,才能建立更为公平、公开的市场,形成一个良性、自主、活跃的氛围。
 
  站在一周年的新时点上,展望未来,随着我国碳市场纳入行业、参与主体、交易品种类型逐渐增加,市场供需面会发生较大变化,市场活跃度将加大,碳价也有望逐渐推升,碳市场作为减排控排的政策工具,也将在“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仅是碳市场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更将是碳市场的受益者。
 
来源:全联环境商会

       更多市场资讯,请关注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网(www.beidouzhiku.cn)。

       关键词:碳市场 环保管家